新闻动态

毛主席邀14岁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,对方拒绝,主席:我得见见她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7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那会儿,有个送信的到了安徽无为县的马家坝村,在马三姐家的大门口大声喊。当时马三姐才14岁,她拿过信一看,信封上写的竟然是毛主席的大名。

这封信其实是毛主席特意写给马三姐的,目的是请她出席开国大典。这本该是件让人非常高兴的事情,但出乎意料的是,马三姐竟然拒绝了邀请。

为啥马三姐会拒绝呢?她都做过啥好事?还有,毛主席咋会请一个14岁的小姑娘去开国大典呢?

14岁那年,特等荣耀加身的少年英雄

1949年那会儿,马三姐正在田地里忙活,冷不丁听到村子里传来一阵阵锣鼓喧天的声响。14岁的她立马来了精神,把手头的活儿一撂,就朝着最喧闹的地方奔去。

跑着跑着,马三姐感觉路线有点不对劲,这路不是往家里走的吗?心里犯嘀咕,她还是决定继续往前走看看。没想到,这一走,竟然直接走到了自家门口,那里正热闹地敲锣打鼓呢。

村民们瞧见马三姐,一下子就围了上来。村长乐呵呵地讲:“三姐,你在渡江那场大战里表现出色,拿了个‘头号大功',你现在可是咱们村里的‘头号英雄'啦!”

村干部边说边把一朵大红花戴到了马三姐的胸前,还亲手把奖章递给了她。说起来,她哥哥之前就在县里得过“一等功”的荣誉。马三姐和她哥哥都参加了渡江战役,不过那时候,就只有她哥哥被评上了功劳。

她原本以为,自己的付出会默默无闻,没人会注意到她的那些贡献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今天她竟然荣获了“特别贡献奖”。马三姐心里头那个激动啊,她轻轻地把奖章捧在手里,生怕给弄坏了。

之后,马三姐的那些勇猛故事被更多人知晓了,连毛主席都听说了。

你或许很难想象,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,竟然能在敌人的炮火连天中,立下“特等功”,这本事可真不小!

但话说回来,这世界上啥怪事都有,马三姐就是那个能造出奇迹的人。

那她具体是怎么办到的呢?她参加渡江战役的原因又是什么呢?

【百万雄师过大江】

“钟山之上风雨猛烈,天地一片苍茫,大批雄壮的军队横渡大江。”这是毛主席描写渡江战役时的诗句。

1949年那年的春天,国民党就是不肯在那份和平协议上动笔,心里头还琢磨着“以江为界,各管一边”的美事儿。为了让国民党清醒清醒,毛主席拍板,决定直接过江,把全国革命的胜利给拿下。

然而老蒋仍不死心,他在长江区域集结了70万兵力,天上派了飞机,江上摆了军舰,就是想拦住我们过江。

老实说,老蒋这一手确实给我军带来了挺大麻烦。但我军可没那么容易被打垮,就像老话说的,“有啥招儿接啥招儿”,领导们很快就琢磨出了对策。

一个地方的环境造就那里的人,当地人大多靠打鱼过日子,他们对江上的事儿比解放军还熟悉。所以,我们军队打算让当地的百姓加入到渡江打仗的行动中来。

不过事情进展得挺坎坷,周围的村民都清楚战场上危险重重,没人愿意来报名参军。就这么一直拖着,直到有一天,报名处来了对兄妹。

马三姐和她哥哥就是这一对兄妹。

报名处的一名士兵瞧着马三姐,乐呵呵地说:“小姑娘,你还真挺胆大,不过打仗可不是过家家,那是要真刀真枪见血的事儿。”

我不怕,我游泳、划船都没问题,而且我很了解这儿的环境,肯定不会给你带来啥麻烦。

不过马三姐磨破了嘴皮子,报名处的工作人员就是不肯让她加入。见这条路走不通,马三姐只能另想办法了。

然后,她就藏在河边的那些芦苇里头,等我军快要动身的时候,她拿起竹竿一跃上了突击队的船,悄悄躲了起来。一直到船开得离岸边挺远了,马三姐这才从船舱里露面。

士兵们得知情况后,正要说他几句,就在这时,一声巨大的声响把所有人的目光都拽了过去。

掌好舵,稳住船,千万别让它给翻了!

随着“砰砰砰”几声巨响,咱们的好几艘木船翻进了江里,战士们在江水中漂泊无依,像断了根的草。看到这一幕,马三姐立刻窜到后舱去掌舵,忙着把咱们的战士送到长江对岸去。

横渡大江先锋舟

开船时,马三姐胳膊不小心被飞来的子弹打中了,但她硬是一滴泪没落,咬着牙,用那双不大的手紧紧把着舵盘。一趟又一趟,马三姐就这样带着近百名战士安全过了江。

另外,在往回走的路上,马三姐瞅见了敌人的隐蔽堡垒。她学着解放军战士扔手榴弹的样儿,一扯拉环,把手榴弹朝着敌人的阵地丢了过去。

"砰"地一下,敌人的碉堡被炸得稀巴烂。

通过老百姓和解放军的齐心协力,大批部队顺利跨过了长江,国民党败局已定。

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是,14岁的马三姐被评为了“特等英雄”,赢得了全国老百姓的广泛好评。

过了好多年,马三姐都成家立业有了孩子,但她对渡江战役的事情还是记得清清楚楚,就跟昨天发生的一样。

她小孩好奇地问:“老妈,战场上子弹是不是真跟下雨似的那么多啊?”

马三姐回应说:“没错,可咱谁也没怂,一股脑儿地就往长江对岸冲。”

马三姐继续道:“你得记住,是党让咱们的生活变得美满。你往后也得一直跟着党,千万别落下队伍!”

话罢,马三姐的脑筋又转回了1951年那会儿……那时候,一切景象都历历在目。

【毛主席的两次邀请】

这一年,马三姐十六岁了,她又一次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函。

为啥说是第二次呢?

早在1949年咱们国家快成立那会儿,毛主席就想请马三姐来参加开国大典。马三姐收到信后心里头那个美啊,但她一想到自己去北京人生地不熟的,爸妈肯定会牵挂。所以,她就跟毛主席说了不去。

毛主席得知后,心里头有点儿不是滋味,摇了摇头说:“真是遗憾啊,我本来还挺想见见这位小勇士的!”

1951年国庆节那会儿,毛主席又一次请马三姐来北京。这回,马三姐没拒绝,她和安徽的代表团一块来了北京,参加了国庆的大庆典。

宴会上,团长对三姐说:“三姐啊,主席对你可是记忆犹新,待会儿你得找机会给主席敬个酒,别忘了哈?”

马三姐头一回碰上这种大场面,心里头有点发慌。她拿着酒杯走到主位前,可嘴巴就像被胶水粘住了,半个字也挤不出来。

看到这情况,毛主席乐呵呵地说:“你就是那个我两次邀请来的女娃吧!既然咱们的英雄来敬酒,我哪有不干杯的道理呢?”话音未落,毛主席就端起酒杯,一口气喝了个精光。

国庆假期结束后,毛主席再次请马三姐一起去剧院看戏。戏演到一半时,毛主席忽然好奇地问:“能告诉我,你怎么会叫马三姐这个名字吗?”

马三姐直接说了:“由于我在家里是第三个孩子,大家就简单地叫我‘三姐'。”

看来你还没有个称呼呢,英雄咋能没个名儿?得了,我这么想啊,我姓毛,你呢,就姓马,干脆你就叫马毛姐,咋样?

听到这个消息,马三姐心里乐开了花,她压根没想过主席会亲自赐名给她。打那以后,马三姐有了个新名字。每当想到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,马毛姐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毛主席那慈祥的模样。

马毛姐要离开的时候,毛主席专门送了她一本书。书上,毛主席亲自写了几个字:要努力学习,不断进步。

往后的日子里,马三姐一直没忘毛主席的叮嘱,不管是在学校念书,还是出来工作,她心里头总是装着“学习”这俩字。

另外,她从没拿英雄的光环去换好处,她的一切成就都是靠自己拼出来的。

马毛姐不光参加了渡江战役,还是新中国的亲历者和打造者。她为国家立了大功,更是大伙儿学习的榜样!

我们要跟着老一辈的路子,写出新时期的精彩故事!

现在马毛姐已经快九十岁了,但还是得给老人家送上祝福,愿她身体硬朗、啥事儿都顺心!



上一篇:多哈世乒赛收官 国乒捧得四项桂冠

下一篇:没有了